譜寫園林綠化宏偉篇章 構建生態宜居型新濱州
添加時間:2012-6-15 來源:花園莊花卉批發市場 瀏覽次數:14185
近年來,濱州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總抓手,立足“四環五!ど鷳B濱州”、“糧豐林茂·北國江南”兩大品牌和“打造黃河三角洲中心名城”目標定位,以“一帶、三園、四河、四環五海、七十二湖、一百零八園”為中心城區綠地系統主框架,不斷加大城市綠化工作的力度,使得濱州市園林綠化工作一年一個新臺階、一輪一個大跨越。
截至2011年底,城市建成區的綠化覆蓋率達39.58%、綠地率達33.54%、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3.75平方米。如今,以新立河風景帶為軸線,以文化廣場、新濱公園為中心,以中海風景區、彩虹湖公園、如意湖公園、五岳廣場等為重點的城市綠地景觀,已經構成了濱州市城區綠化的大框架,大空間、大水面、大綠地的城市特色得到進一步彰顯,市民的工作生活環境也隨之得到極大改善。
黃河三角洲上,一座綠色、生態、宜居型新興城市,已經呈現在人們面前。
凝聚綠化合力 健全機制保證項目建設
精細化管理實現長效養護
濱州市在不斷提高園林綠化水平的同時,對于城市綠化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鞏固城市綠化成果、保證園林景觀效果,濱州市健全完善了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組織領導機制,并創立了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的精細化管理長效機制,使濱州市園林綠化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提升。
為加強對重大綠化項目建設的協調和調度,濱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城市園林綠化領導小組和專門的工作班子,全面負責城市綠化規劃、建設與管理工作,并逐步建立起了以各級財政投入為保障、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對于重點綠化工程,建立了招標公示、公開制度、竣工驗收制度,逐步形成政府監管、市場參與的園林綠化管理模式,并將城市綠化苗木納入政府集中采購范圍,使苗木引進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公開透明。
在城區街道和公園綠地的養護、維護與管理工作方面,濱州市嚴格落實《濱州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標準》、《濱州市園林綠化檢查考核辦法》、《濱州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扣分標準》。依托已建立的城市管理數字執法系統,濱州市積極推行集執法、環衛保潔、綠化管理為一體的城市執法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模式,實行綠化管理“定人、定崗、定責”,從而使綠化管理的責任實現具體化、明細化。
此外,濱州市堅持依法治綠,嚴格占用綠地審批事項,嚴格查處破壞綠地行為,有效維護了城市園林綠化的成果。同時,濱州市把開展以“除死樹、清衛生、補苗木、沖塵土、修設施、精修剪、控蟲害”為主要內容的綠化養護整治行動,作為日常工作常態持續堅持,確保所有綠地、公園、景區、廣場實現了“無缺苗、無死枝、無浮土、無缺損設施、無垃圾”,使得城市綠化的管理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
提升綠化品位 讓綠地隨道路延伸,引園林駐足廣場游園
為打造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服務民生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濱州市從提升園林綠化檔次和建設水平入手,在創建國家園林城市過程中重點抓好林蔭路、林蔭公園、林蔭庭院和小區的建設,努力打造生態園林、民生園林、文化園林,讓市民群眾充分享受城市園林成果。
濱州市的林蔭路建設注重與城市道路的新建改建相結合,大量栽植了大規格的全冠喬木,確保道路修到哪里、綠化就延伸到哪里。其中行道樹以白蠟、國槐等鄉土樹種為主,并引種了適合當地土質特點的黃山欒、金枝槐、香花槐等觀賞價值較高的樹種,實行雙排、三排、片林、樹陣等不同的栽種模式。2011年,濱州市重點對黃河五路、黃河二路、渤海十八路實施了綠化改造,其中對黃河五路和渤海十八路的改造更是將藝術造景手法融入到工程建設之中,在道路綠化中配置了造型風景黑松、景石、雕塑,打造了濱州市園林景觀道路建設的品牌工程。
本著“一街一景”的原則,濱州市還著力打造了一批風格各異的特色街道,如渤海十一路“香花槐一條街”、黃河十路“連翹一條街”、黃河八路“宿根花卉一條街”等,市區道路基本形成了綠景相連、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特色鮮明的景觀效果。
針對老城區綠量少、檔次低、沒有特色等問題,濱州市堅持規劃與建綠同步進行、拆房與建綠同步實施,積極騰地造綠、還綠于民,加大林蔭公園、庭院和小區的建設,拓展了整個城市綠化的地域和空間。自2008年以來,濱州市先后建設了人保廣場、白求恩廣場、杏壇廣場、明珠廣場、重陽廣場、時間廣場、金融廣場、五岳廣場等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地域特點的游園廣場19個,精品街頭綠地68處,總綠化面積124公頃。